2007年9月30日 星期日
在萊頓:去大運河
Leede是水道之意,Leiden就是水道之城,在萊頓,小溝的水入運河,運河的水入大運河,大運河的水入大湖。所以萊頓城到處都是水道。運河看久了,自然會嚮往東邊的大運河及東北角的大湖,大湖面積比萊頓市區還大一點。
從下午五點開始走,一邊看地圖、核對荷文路標,一邊問路,終於到了終點,看到大運河了,果然印證了,小運河的水是入大運河的。
平常看小運河水是靜靜的流,可是大運河氣勢是不同的,因為老遠就聽到水浪拍打河岸的聲音了,一種細微,持續又神祕的召喚聲。大運河畢竟是大運河。秋天夕陽餘暉下,河水溫暖安詳又生動。雲彩照拂下,遠處牛羊安心地啃吃牧草。河面寬廣,偶有獨木舟或汽艇經過。我們就安安靜靜地看著,心情頓時好舒服好舒服,好似忘了身體的疲憊。
時間已晚,天色越來越暗,氣溫也越低,應該打道回府了。看來好像一時無法繼續走,完成看到大湖的心願了,不過今天我們已感到相當滿足,大湖就留待下次的計畫吧。回到家晚上八點差一刻,天色已完全暗了。
看照片,請放大看,才有效果。
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在鹿特丹(Rotterdam):1738年的風車
我們看到了1738年建造的風車了,她轉動起來了,我們又走進風車內部,看到荷蘭先人們的遺物用品,當下第一個震撼是: 這風車真是荷蘭人克服水患宿敵的智慧結晶!
水患是荷蘭人的天敵,自古以來低地國人如何生存?那就是利用風車的力量帶動水車,把低處運河的水抽到高地的運河,一步一步把低處的水抽乾讓低於海平面的土地可以利用,蓋房子,種作物,開路,築地。俗曰,水往低處流,在荷蘭則是水往高處抽。
由於地形平坦,風不會受到任何阻擋,利用了北海吹進強大的風力,荷蘭人發明了風車,這共同智慧的結晶,讓荷蘭人克服了歷史以來共同的天災--水患,同時也利用她的動力來磨麥子,榨油,灌溉,磨木鞋,傳遞訊息,調節水位,戰爭時更可利用做為烽火台。由於蒸氣動力及引擎逐漸取代了自然風力,風車陸續遭受拆除,原有近萬座風車,現僅存約900座。
近三四十年來,由於她先進的水利工程科技,荷蘭已無水患。風車也已搖身變成觀光資源的 一部 分。 今天,鹿特丹小孩堤坊(Kinderdijk)的19座風車陣,是荷蘭政府保存的唯一完整風車區,她也列名於聯合國世界人類遺產(World Heritage)中。
海風吹著,我們漫步其間,一眼望去,遠處有6座風車動起來了,嗯,這「遺產」至今仍存活著呢!
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
在萊頓:詩牆與塗鴉
一個城市不盡然完美,萊頓不少地方也會有一些垃圾,嵌在紅磚道縫隙間許多煙蒂,還有少數偶而呼嘯而過的摩托車,但這些毫不損她是一個有歷史及文化的古城魅力。
散步途中我們經常會有驚喜,走走走,一座詩牆突然出現眼前,各種文字都有,我確定知道的只有日文,其他一概不知,我相信路過的人,也沒幾個會特意停下細讀或讀懂,但是它們卻是萊頓的一部分。
在萊頓,也有些塗鴉,有時就在詩牆附近。這些塗鴉規模都不大,有時只是幾些怪異的筆畫。詩牆和塗鴉,表面上看起來是不一樣的東西,但好像又都是流落到無人聞問的難兄難弟。詩是有計畫的塗鴉,塗鴉是無意義的詩!?
這是現代萊頓的街景之一,但也似映證了博物館所介紹的萊頓的精彩歷史內容,但限於不能照相的參觀規定,可惜無法呈現分享。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在萊頓:自然中的社區
在海牙(Den Haag):樸實與壯麗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在台夫特(Delft):古董與古建築
為了學習搭乘火車,朋友熱心為我們逐一解說進站之後各項步驟與細節。我們的首途之旅則是台夫特,一個兼具歷史與人文風情的古城,以典雅的荷蘭藍彩陶繪聞名。此次由於是簡介性質,走馬看花,想看得仔細則留待下次。
台夫特的建築盡眼望去都是古建築,新教堂(New Church)始建於1396年。舊教堂(Old Church)始建於1246年。有一魚攤於1342年開始營業,有一商店於1548年開始營業。
每逢周末,在台夫特是生鮮露天市場及古董露天市場擺攤的日子。對於後者我充滿了興趣,但限於時間,先買了一個啤酒杯,花小錢換來一些樂趣。藍彩陶繪各攤都有,好想逐一看個夠。
有一阿公級的藝人,表情慈祥,古式曲調,歌聲甜美柔和,以古式手搖樂器(不知名稱?)伴奏,在我眼中,他的表演是古城鮮活有機體的一部分,令人印象深刻。
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
在萊頓:古教堂
大地教堂(Hooglandse Kerk)是我們每天從家裡窗內可望及的古教堂。她看起來古意盎然,占地甚廣的樣子,她的灰色系外觀甚美,尖塔矗立著。至於內部的樣子到底如何,是我充滿好奇想看個究竟的。另外,我最想知道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建築物,會讓人的歌聲變成如此的好聽?
我們拜訪她了。因為教堂實在太大太高(屋頂高26.5公尺),我只有盡可能地拍照。進去之後,立即領受了她宏偉的氣勢,真令人除了讚嘆,還是讚嘆! 此一教堂始建於1314年,至今每星期仍舊供舉行禮拜,也定期舉行音樂會。另外,有一古風琴,始建於1565年,仍舊使用中。最近要舉行的是10/18風琴與合唱音樂會。
一般音樂團體的錄音地點常會選在某一古教堂,使共鳴效果更為豐富。我真想領受其秘訣呢! 如有機會能實地參與禮拜甚或音樂會,那將是我夢寐以求的。
2007年9月17日 星期一
在萊頓:出外靠朋友
在萊頓:晨曦晚霞伴晨昏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