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她,名字叫「奶奶」
我的婆婆日前以90高齡睡夢中辭世家中,壽終正寢。她於兩年前陸續跌跤骨折,終至臥床,兒孫輩對她呵護備至,復健得不錯,在世的最後一個月可以下床行走,大家都非常高興,未料,終不敵體弱而與這世界說再見。我們都悲痛莫名,深覺不捨但更祈禱她早得安息,卸下塵世重擔走往極樂世界。
我與婆婆相處35年,時間加總,可說比與自己母親相處時間還長。當然,母親總是母親,但是婆婆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或感覺是: 類似母親又是婆婆的長輩,在先生的家族中,無論大小輩都稱呼她為奶奶,而且,我的母親(奶奶的親家),我的兄弟或弟妹大嫂等也都以奶奶稱呼她。
後來,我無意間發現,在街坊鄰居或中研市場的菜攤,魚攤,對街藥店老闆,洗衣店阿春,今雅美容院老闆娘等等,不知何時起,大家都不約而同地以奶奶稱呼她,我又發現,這是她的專有稱呼,對,在家中或她的熟識朋友中,她的形象好像已是母親是婆婆又是奶奶,這就是她晚年的形象。
她自然而發的親切感,自然流露的對人的關心,與菜攤朋友們小飲兩杯,自然幽默的玩笑話或手勢非常受歡迎。
她自自然然的持家買菜做菜撿菜,日日如此。好像做飯給你吃,端茶給你喝是她的天職似地。她為我這媳婦打毛線帽或毛線背心,做甜蓮藕,讓我覺得她是媽媽。
她總是自自然然地與你交談,這是一種奇妙的感覺,她可能有一種讓人可以傾心相與的天生本領。閒聊又閒聊,從不拒絕地自然閒聊。
當然,還有早年堅強認命地隨公公逃炸彈,數不清的搬家遷徙,渡海來台,在眷村做副業賺取生活費學費,幫公公養家庭,拉拔六個小孩,這些故事,已列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的一部分,為歷史做了見證。
她自然地按節令過日子: 做甜酒釀,吃湯圓,包粽子,吃月餅賞月,做年夜飯,過清明節,中元普渡。祭拜的紙錢,早早開始一張張地折好,分裝幾大袋,祭拜之前,請兒孫輩寫上受祭者的姓名,包括我逝去的父親,以及她的其他逝世的親家們的姓名。每年如此。
甚至最後,她不抱怨地忍受病痛與不便,連辭世也是自自然然,不擾人俐落地走了。
這就是奶奶,帶有吸磁般的奶奶,在她堅毅中磨練而來的有大能量的愛裡,無論身在新竹或南港,有她的地方,就是我們家族的中心。
奶奶不識字,90年困苦流離或折磨而少優渥的生活中,所累積的人生經驗與智慧,早已超越一般被所謂知識綑綁的讀書人,她以高超的智慧,帶出了順其自然的生活態度,她不叫瞿老太太,不叫瞿奶奶,是奶奶。
她名叫奶奶,是我們家族永遠的共同記憶。
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2007年12月5日 星期三
Sinterklaas來到漢學院中庭
St.Nicholas(聖尼古拉斯)是天主教的神,是禮物的施予者,是小朋友心目中最和藹可親的庇護者。
每年11月聖尼古拉斯象徵性地從西班牙坐蒸氣船來到荷蘭,為人們帶來幸福的佳音,聖尼古拉斯的季節就這樣開始了。他在12月6日之前的三週週遊全國,訪問醫院,學校,商店,餐廳,乃至民宅,他彷彿無所不在。詢問孩子們的表現,並從壁爐煙囪中傾聽。他並在孩子們的鞋裡放一些糖果,名字為首的巧克力其他小禮物,第二天一早就能被發現。
荷蘭的聖倪古拉斯節是提倡給與的,因為有給與才有收穫。也因這個緣故,聖尼古拉斯之名改為聖誕老公公(Sinterklaas) 。
漢學院每年一度的學期末同樂會,在漢學院中庭舉行。師生有喝飲料有喝啤酒的,學期即將尾聲,大家都很輕鬆的樣子。
終於聖誕老公公出現了。坐定,開始送禮了。他有一個送禮名單,逐一點名,每位受禮者被邀坐在他的右大腿上,不分小小孩,學生,教授,或院長。有學生耍寶,以跪拜禮及伏地挺身代替。
兩位小黑人負責送禮,禮物放在麻袋裡。今年的sinterklaas是由田海教授扮演的。
本文第一張及第二張照片由Yi-wen Cheng提供,增加許多樂趣,謝謝慷慨協助。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