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31日 星期六

邵族的竹風鈴與杵音


我沒有想到會有這等榮幸,獲贈一組手工的依達邵族竹風鈴。

這組風鈴共六片竹節,長短不一。

回來之後,掛在陽台上,耳際時有鈴聲作響,是天邊風兒帶著竹節們互拍互打聲,高低音交錯,低低脆脆甜甜的,不禁怡然!

竹鈴是依達邵族傳統工藝工作室丹明元(Tianbaw Tanakywan)先生的作品。工作室位於日月潭水社大山(標高2058m)步道山腳下的依達邵復育園區。

日月潭地區日夜溫差大,我門抵達拜訪時近下午五點,天色漸暗,太陽即將打烊,溫度快速下降,園區在山與湖之間,四周愈發冷涼神秘。

丹太太陳賢美女士已換裝打扮整齊,她與她的母親今晚都參與表演邵族祭祖靈音樂 : 杵音。

杵的長短不一,七位打擊者配合流暢熟練。

杵音節奏單純,音色低沉。舂米的杵音原是依達邵族尋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是表演節目之一,聽來親切,不禁入神,所謂"明湖山水伴杵音",是很貼近的話。




2009年1月16日 星期五

失落的日潭 : 頭社泥炭土活盆地




兩百多公頃的頭社盆地就是日月潭以前的日潭。日潭的水已在1922年左右被日本人放乾。

頭社盆地其中約五十公頃屬泥炭土濕地,深達數十 公尺。這層黑色泥炭土全都是水草腐化沉積而成,與荷蘭羊角村、緬甸的泥炭土屬同一地質。

頭社的泥炭土上的田地會漂流移位,自古當地種稻農夫常為了農地的界線困擾不已,土地測量也沒法解決問題。

人們走在泥炭土上,好像走在水床上,搖晃不已,所以叫作活盆地。

這層經千萬年沉積而成的泥炭土有機質土網,是全世界最廣泛最重要的有機質培養材料。

我們在此,天天可享用到泥炭土栽培出來的蔬果,真是自然的甘甜。

一週的親身體驗,知道大地給了人們最珍貴的禮物。


2009年1月8日 星期四

年少時要唱,老來更要唱

四分溪合唱團即將屆滿12週年,
您看得出照片中有88歲的長輩嗎?

感謝李淑娟 女士提供本照片。

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

非洲鼓樂:簡單卻豐富

偶然的機會,知道利用共振(entrainment)的原理,節拍器,音樂或鼓聲的節奏,可以帶動聽者跟隨著舞動。對於中風,PD等動作障礙的人,平時可能做不到的較大動作,非常神奇地,就像火車雙軌,一軌啟動,另一軌跟了上來,人隨著節奏,不由自主地就做到了。

利用Leiden的公共圖書館,我們找到了兩張非洲手鼓音樂,正是我們所需。可能此類唱片很少,好像也只能找到兩張。

非洲手鼓音樂簡單卻豐富,易懂卻深邃,簡短卻綿長,不用深思卻快樂無窮....,而最重要的,不必先學習舞步,動作隨意,快慢也隨意,因為一首音樂有不同的節奏同時進行,跳時可自行選擇。



參考: The healing power of the drum : a psychotherapist explores the healing power of rhythm / Robert Lawrence Friedman. -- Reno, NV : White Cliffs Media, 2000.

2009年1月2日 星期五

無題

東華大學 余德慧教授: 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知道病重是每個人命運裏的一環,而趁著還能好好讀一本書的時候,接觸完全不同於俗世的靈性經驗,是一種至福。

錄自:人生的最後一堂課 : 一起面對生死 / 山崎章郎 著 , 林真美 譯。-- 台北 : 圓神,2002。 推薦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