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城的森林:Leidse Hout



朋友瓊芳曾住在附近社區,所以我們就戲稱Leidse Hout為瓊芳森林。

已經是下午五點了,太陽還高掛著,晝長夜短愈明顯,要太陽下<山>,非等到九點,而十點鐘左右天才會全黑。

從Hoogvliet到瓊芳森林,搭ˋ42或31號公車,車程十五分鐘。要打發這長長的夏季傍晚時分,能在附近的森林裏漫步乘涼,是最好不過了。

我們備了點水,水果當點心,上路。今天公車司機罷工,上了車,司機示意,免費。

樹林中綠蔭蔽天,到處小徑,平坦而彎彎曲曲,沒有柏油路。有人工溝渠,有天然的濕地小湖,有大片草地。樹梢鳥叫著,湖邊野花盛開,湖中小野鴨游來游去。

有teahouse,供人小坐休息。在大樹下設有咖啡座,真好,邊吃水果,還欣賞了羊兒,孔雀。

在森林裏一邊晃蕩晃蕩走著,一邊努力練唱: na lu wan do yi ya na ya he, yi ya he, na lu wan, wan do yi ya na ya ho ha ya, 0 yi na lu wan do yi ya na ya he。 下禮拜五要表演的,歌詞不背起來不行的啦!

七點鐘打道回府,又是免費到家。

海源一直說冬天的枯樹林也很美,也跟瓊芳這麼強調過。他今天還這麼說,也許回到三月中的瓊芳森林來比較看看。同樣的路,同樣的樹,就是很不一樣。我還是喜歡成蔭的綠色森林!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再訪 : 庫肯霍夫花園



Keukenhof 美麗如仙境,想到如果想再來,不知等到何時,飛機票不便宜呢! 所以我們決定進園再欣賞 一次。

因為本篇是續集,角度改一下,照片部分,盡量用冷色系的花。至於文字部分,就說些所見所聞吧!

我們要搭54路第一班8:22到庫肯霍夫的專車,有一位老太太也差不多同時到了。為了國民外交一番,我開始與她交談問好。

原來,她來自Gouda, 生產cheese有名的古城。她英文能力有限,我們比手畫腳,終於弄清楚了一些。她是資深公民(senior citizen), 所以呢,只要花32歐元,辦一張卡證(不清楚哪個部門發的),在Keukenhof開園期間(八週),每天可以進去欣賞(普通門票一張16歐元)。她也給我們看火車優待證,可能是免費吧。我們說好羨慕,可惜我們不是荷蘭公民。

老太太的父母都製造乳酪,她很努力用動作來說明如何製做乳酪,好像要穿著木鞋,要使用風車。這是一位乳酪製造商的女兒的故事。

回程的車上,旁邊坐了一位慈祥優雅的老太太,我正揣度著要不要外交一番,(一方面也擔心對方英文不通)她倒是先禮貌地問我,喜歡Keukenhof嗎?

我說這是第二次來呢,也曾去看了四次花田。她說,因為陪同伴來,這是第一次來,Utrecht也有辦花展的。

原來,她父親80年前開始在海牙附近種植球莖花,開始時用手做,後來機械化了。花田現在已轉由哥哥經營。

老太太顯然對這方面了解很多,侃侃而談。

她說,荷蘭花卉外銷,開始僅限於歐陸國家,因貿易全球化,加上研究開發出許多新的美麗品種,並且登記專利,又向外國購買種子,以取得新品種。現今外銷已擴及全世界,是獲利很大的一種產業。(後來與朋友聚會,才知花農真是獲利很大的。)

車窗外,花田正噴著水,她趕緊解釋,附近地區雨水少,仰賴水利灌溉。嗯,荷蘭水利工程之完善,那真沒話說的。

之後,我找話題說,荷蘭人語言能力很強,都會講英語也! 她說,因為我們國家很小啊!必須會荷語以外的語言才能與外界溝通,除荷語,英語必備外,許多人德語,法語都會的。

這讓我想起了好友S的公子,高中一年級小小年紀,手指搬搬一算,喔,一共會七種語言:荷語,英語,中文,德語,法語,拉丁語,希臘文。

我們一路愉快地談著,快要進入Leiden, 看到Leiden 大學一棟建築掛的招牌,她又說,LU是荷蘭最古老的大學。她倒像是很有興趣當導遊了。.

這是一位花農女兒的故事。公車抵達Leiden,見她與同伴相扶持地,走向火車站,她們還要花40分鐘轉火車回Utrecht.







2008年5月4日 星期日

到處船來船去

昨天下午四點多,走了約40分鐘,到Leiden 北邊的Warmond, 回程則坐公車45路,約半小時到家。

這是Leiden各大小運河的匯集區,船隻都可通到這裡的。好像湖一樣,只是沒有高低的潮汐,水永遠是滿滿的。是藍藍的顏色,清爽。看地圖,覺得荷蘭的水道,沼澤低地及湖,好像跟土地面積差不多大。

這"大湖"旁有相當高級的社區住家,也有沼澤地,樹木及草就長在水裏。運河對岸是牧場,可看到牛群。

春夏時節,大小船隻出動,私人的或較大的出租的觀光客船都有。

開船出遊做什麼呢?我觀察,他們挺愛懶懶的躺在甲板上,這可是一個日光浴好機會。另外就是喝酒,聊天等等。

荷蘭人沒有所謂加班。商店平日六點準時打烊,週四是shopping day,開到九點,週一上午又不開店,理由是週末玩得太累了。各個商店老闆也可自定上班時間,哪幾天休息,貼在門口,等等。

除此之外,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年 休25天。加上許多人選擇彈性上班,不做full time (全時)的工作,所以, 嗯,休閒很多,春夏時 ,全城露天咖啡座滿滿滿!運河大小船都出動了,一看皮膚曬得紅紅的就知日光浴了。

而且,還未到六月,許多人已預告七八月全家渡假去了,還說IIAS沒幾個人會去上班,云云。

這是一個重視休閒的社會。

請您點閱放大,效果好也。














2008年5月3日 星期六

圩田公園(二):尋花尋到另一個終點



庫肯霍夫即將關閉,花園裡的繁花盛景不再。萊登的圩田公園似乎不比廚房後院的花園小,到處都是自然培育出來的野花。尋花至此,也可以說到了另外一個終點,也是極致。






圩田公園(一):春日的野趣


兩個星期前到圩田公園,樹大都還沒有發芽。天氣稍一暖和,芽都冒出來了,有的甚至已經是整樹的綠葉。生命的力量顯然蓄勢已久。











2008年5月1日 星期四

萊登石磚縫長出薺菜





到處尋花,突然在路邊石磚縫裡看到熟悉的小白花和三角形的子莢,再一看,是薺菜!
看到薺菜就想起小時候快過年時到處去「挑」薺菜,更想起老媽的薺菜餛飩、薺菜春捲、薺菜炒肉絲..。
一開始,已經不記得是老媽還是老爸帶著我們兄弟,到田裡到野地去「挑」薺菜。後來,大約從小學高年級,到了過年前,大哥海根就和我兩人在寒假裡就連續幾天,到少年監獄
旁邊的田地,到往機場方向的野地,到和平橋往牛埔方向的田裡和草地裡挑薺菜。
所謂「挑」薺菜,挑是上海話,不知道到底是那個字。實際上,就是拿一把小刀或剪刀,在田裡在野地找到薺菜,就用刀子或剪刀把薺菜從土裡把根剪斷,把整棵薺菜挑起來。挑似乎也有挑選的意思,就是要挑出嫩的沒開花的。兄弟兩挑的薺菜要拿來做包春捲和元宵的餡。
幾乎每年冬天都去挑薺菜,也很好玩。後來老哥去幹訓班受訓到情報局服務,就不記得是不是帶弟弟們繼續去挑薺菜。
在美國印第安那時,看到草地上許多薺菜,雖然確認無誤,還是不太敢吃。
回台灣,住在台北,就沒有機會挑薺菜。有一年去溪頭旅行,看到薺菜又多又嫩,就挑了些帶回來,老媽很高興。
老媽搬到南港來之後,到處都看不到薺菜,就多半到南門市場去買。這時多半是包餛飩。清香的薺菜是瞿家大小最喜歡的無可取代的美食。
很奇怪,南港就是沒有薺菜,有一年在中研院實驗田邊上看到了一些,但已經開花,就等第二年冬天再去挑,一年後,卻再也沒看到,大概是被當做野草除掉了。
媽走了,大家還是想著薺菜特殊的清香和口感。振宇有一天就請大家去薺菜之家好好地品嚐。慧貞也去南門市場買了些回來,我們匆匆趕回荷蘭,就沒嚐到。媽媽週年時,得好好包些薺菜餛飩來祭一下,再來分享老媽的薺菜味。
萊登的薺菜全都長在石磚縫裡,但也長得很肥大,只是發現時都已開花結子了,老得不能吃了。即使要採來吃,石磚縫裡長出來的究竟很有限。
在草地裡找過,就是沒有。不知道究竟為什麼這裡的薺菜都長在石磚縫裡。
媽媽走了四個多月,看到薺菜就想到老媽,寫這一篇也算是記念老媽了。(海源借瞿媽媽部落格發表)

後記:
五月二日去圩田公園的路上,終於在草地裡發現薺菜(最後兩張加貼的照片),有的也還沒有開花。應該可以去挑一點來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