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6日 星期四

Leiden的天空












要到荷蘭住一年,是個意外的人生行程。陸陸續續的終於準備妥當,載滿了親友的祝福,飛機安全抵達荷蘭的土地。我們在萊頓古城的生活,這一頁將如何展開? 一年後又將如何?
Leiden University 是荷蘭歷史最悠久(1575年設立)也是最富聲譽的大學。先生來此是應邀教書,組織研討會以及撰寫研究報告。我呢,似是無業一身輕的漂泊外來客?

對荷蘭的一些事務還有點捉摸不定。例如,對於行走於街道的規矩不甚了了,因為不知道腳踏車是不讓行人的。買沐浴乳及洗碗精因為完全看不懂荷蘭文的說明,擔心買錯,怕買成洗廁劑。荷文街名一時也還看不懂,加上運河太美太多,每條運河看起來都很像,容易迷路。搭公車要記荷文站名,坐到那裡,要蓋幾段票,要先向司機說自己要去那裡。所幸,有台灣來的博士生熱心帶我們搭乘一趟,大體就了解了。乘火車也還沒乘過,也還需要朋友帶過一遍。這些看似生活的基本細節,還要經過一段時間學習。聽不懂看不懂荷文是重要原因。除了初期有賴熱心朋友的嚮導解說,傳授經驗外,也要靠自己的一點智慧及闖出的勇氣。另外,因為不懂荷文,算是半個文盲 (還好大多數荷蘭人能說英文), 我們已經買了一本荷英字典,開始學習一些常見到等字。

生活的適應除了語文問題之外,倒是有一個無須用到荷蘭文的東西,很容易了解但也要努力適應,那就是天空無常的變化。因為北海氣流的關係,一天之內或甚至說,15分鐘之內可有三種天氣型態: 晴天大太陽,陰天,及下毛毛細雨。我先是不知有此陷阱,第一次洗衣服,涼在陽台上,不知道晚上什麼時候下了雨,全都濕透了。有一天從百貨公司回來,突然下起雨來,我們到少有的一棟古建築走廊下躲雨,雖然也有其他幾個荷蘭人也躲了進來,但大多數人還是繼續行進,騎車的繼續騎著走,走路的也繼續走,卻沒撐傘或穿雨衣。不一會,雨就停了,居然太陽也出來了。
萊登是個古城,城內古蹟甚多,也是一個小城,面積大約接近三平方公里而已,東西有一千八百公尺,南北只有一千五百公尺。整個城四周有運河,舊萊因河下東邊,新萊因河從東南流入城區,大約就在城中心合流再往西進入大海。城內還有較小的運河四五條。運河邊上有很多綠地大樹,有的就成為公園。在河裡有船,靠岸有時也有船屋。河水都很清淨,只是今天下午去看新萊因河,水卻是是黃的,不甚清。許多河裡有鴨子、鵝和其他水鳥。

我們住的公寓在城內的東南角,由於是四樓,又是邊間,兩面有窗,多數民居多只是兩層樓,從我們家望出去,萊登幾乎全在眼前。尤其是往西看去,幾個古教堂和塔樓歷歷在目。往南看去,赫然一個高聳的鐘樓,指針清清楚楚,可說是我家的鐘了。
我們的住處去大學、市街、運河、超市都很近,生活很方便。今天又發現我們家後面不遠處居然是新萊因河,我們家旁邊巷子居然是萊因街。我們很喜歡這裡。不過現在算是好日子,到冬天,據說就不好過了。

朋友說,荷蘭是新教國家,他們認為每日行為的良好表現是將來面見上帝的依據,重實際實用,講究理性,與義大利或法國的愛好享受,浪漫度日截然不同。我們起程之前曾預習了一些書,大約知道荷蘭人以商立國,以小國立大業。果真如此? 我將以觀察學習的角度來過完這一年。







2007年7月10日 星期二

暫時離開

要暫時離開這個城市、家園、社區、家族、以及朋友們一年了!這變動給人的感覺真是五味雜陳!叫人有點難以排解! 難道要切斷嗎?不是的。只是,誰叫我與這裡的一切相連太深了,叫人難以割捨!

今天進入Lark的部落格,聽了2001年我們四分溪合唱團兩首演唱曲(Pie Jesu 及Hymn to freedom),初聽是驚訝,不敢相信唱得這麼好,繼則熱淚盈眶,心中好暖。是的,是的, 生命多美妙但有時也可能多麼磨難,幸虧我們可以透過音樂,苦難,可以撫平,而我們的共同的意志,可以凝聚! Pie Jesu及Hymn to freedom只是ㄧ個例子。十年來,我們共同練習了一首首的歌曲,相信同學們對每一首都會有很深的心得。

十年來,幸虧有許老師的領導及同學們的陪伴,四分溪合唱團持續成長,我個人及我的家庭的感受也跟大家ㄧ樣: 感動又受益良多,真是難以用言語或文字完整描述。只有ㄧ句話,藉此機會: 謝謝許老師,諸位伴奏老師及全體同學。

暫時的離開固然不捨,但我的心靈必與合唱團常繞左右,在此向老師告假,我們偉大的10周年演唱會我得缺席了,預祝大會成功(鞠躬),觀眾爆滿!

2007年7月5日 星期四

湖邊的月光

六月底去日月潭遊玩,ㄧ早六點搭高鐵自台北出發,第一天行程滿檔。

黃教授平易近人又風趣十足,他邊開車邊解說,熱誠地當領隊,他專研旅遊經營以及地方社會學,對於當地社區營造的人文整合與各項建設的建議著墨甚多。他的解說讓我們對於 阿薩姆紅茶的特色,涵碧樓精湛的建築設計,桃米社區的獨有的賣點以及921的各種感人或驚恐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談笑中,慢慢地,我逐漸地感受他對專業以及埔里家鄉地區的熱愛。

風景管理區的義工阿伯,賣力解說日月潭美麗的景點,他們大多屬退休後參與義工的 工作,仍具十足的精力與敬業精神。對於日月潭的來龍去脈真是倒背如流,我們搭船遊潭ㄧ週,故事也聽飽了。有了他們的解說,日月潭增色不少,怪不得日月潭長期以來深具魅力,ㄧ直是遊客心目中最喜歡的景點榜首,除了山水天成,加上各項硬體建設的努力投注外,原來是因為有優質的人力長期默默的在耕耘奉獻所致。

頭社地方文史工作者義工黃小姐帶我們參觀一些私房景點,這些可能是ㄧ般遊客不太知道的地方。我們看了台大城鄉所設計建造的阿嬤洗衣坊,退休教授回歸鄉土所經營的紅土農場民宿,日月潭的水源頭,鄉土冰店,全台唯二的古董碾米機器,又去造訪了她的家,見識了四合院住宅(921後重建)以及超大的香蕉,又品嚐了她親手製作的的阿薩姆紅茶,感受到她濃濃的熱誠,第二天ㄧ大早,她又專程送來ㄧ大箱的絲瓜及苦瓜....。

黃小姐原來在台北上班,回來頭社的家除了奉養老父外,另外就是想回歸家鄉,
貢獻ㄧ點力量,她參與當地的社造團體,當起了義工。此次為我們導覽頭社地區完全是偶然相遇,她自告奮勇,開她的車,ㄧ路帶領我們領受著日月潭南緣地區的鄉土民情的滋味。

晚上回到教師會館休息,當天正好月圓日,夜深之時,站到陽台邊遠眺許久,湖邊月景ㄧ片靜謐,我們床邊也斜斜地照進月光來,幽暗平靜又神秘,我忽然覺得心情非常的平安,雖則肉身疲倦尚未恢復。

2007年6月23日 星期六

生命是 ㄧ個參不 透的奧秘

最近重讀196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南斯拉夫文學家Ivo Andric的作品: 德里納河之橋。德里納河之橋是篇英雄故事,此橋位於波斯尼亞的維許格勒市附近,建於16世紀中葉,而於第ㄧ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炸毀。它雖經歷了充滿了重重波瀾血腥與戰鬥的歷史,這座橋以它輝煌的 ,堅固的, 像大自然般的樣貌,有好幾個世代的時間卻是永恆與延續的象徵。

我為什麼重讀這本書?真正原因我自己也不清楚,直覺好像是,被作者說故事的魅力吸引了,嗯,就是說,故事好看吧! 因為此橋的故事綿延數世代之久,每個故事都可以分開看,沒什麼負擔,作者並不明說每個故事背後的深意,反正享受看故事吧!

讀到後來,方才知曉作者的深意。

Ivo Andric認為: 人就是在進行絕無獲勝可能的戰鬥之際,也有責任繼續撐持下去。他說: 生命是ㄧ個參不透的奧秘。因為,它雖然不斷地在耗損著,不斷地摧毀自己,可是卻ㄧ代代延綿不絕地傳衍下去。 生命就像德里納河之橋ㄧ樣,堅決頑強地支撐著。

我看第ㄧ遍時還看不出個所以然來,好像看了第二遍比較有興味。可惜此橋已被
炸毀,否則還真想去看看它的英姿以及它橫跨的德里納河兩岸的谷地。

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

在娘胎裡的感覺

說來,我游泳的姿勢真是四不像,有點難以文字形容,最好的說法是可以前進罷 了。

問教練說我的姿勢如何?需修正 嗎?他總是說:多練就好,而且又說,即使第 ㄧ名的選手,每 ㄧ個人也都不ㄧ樣的。 像是安慰又像是鼓勵。

聽他這麼說,哈,我就勇氣十足了,想像自己也不錯的,其實真不行啦!

為什麼游的那麼笨拙,還要迷戀游泳? 除了健身的目的,復健的目的,另 外,就是發現了可以享受在娘胎裡的感覺: 當水母飄時,放鬆放鬆輕飄飄,無思無想,好像沒有現在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 ,我被水完全包袱著,歐,雖然幽暗,但很安全地,與世隔絕的,沒人來打擾的。手腳可以上下左右地動耶,也可以前進呀! 在媽媽肚子裡是不是也這樣呢?永遠在這裡可以嗎? 有一種進入夢境的感覺。

這樣,直到大夢初醒,氣憋不住了,才浮出水面來,哇,又見到外面的世界了!

這感覺真不錯,嗯,是玩水玩出來的心得,與泳技好像無關吧?

2007年6月14日 星期四

彈 鋼 琴

自己都不敢相信有 ㄧ天會去學鋼琴。60歲有餘,不可能吧?

第一堂課下來,發現老師教學的用的聲調完全是針對對小朋友的,嗯, 有點啼笑皆非也。但既來之則安之,安心練就好。

決心去學鋼琴是因為讀了ㄧ些文獻,包括<莫札特效應>,<台灣巴金森之友>,以及江漢聲醫師有關音樂療法的文章,等等。

神經要使 之復元大概不可能,復健使之可用倒是值 得努力的,總不能坐以待斃吧?

大腦, 心靈,眼睛,雙手ㄧ起依其節拍速度進行,進行,啊,還不能出錯呢,不 可能的任務吧?

對我來說, 最困難的部份不是音樂本身, 而是每 隻手指彈完 ,都要立即提起離開那個鍵, 這是我要復健的重點所在吧!

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

有勇氣生活下去: 愛多ㄧ點 點

有 ㄧ首歌: 愛多ㄧ點點

愛多ㄧ點點

悲傷就少ㄧ 點點

關懷多ㄧ點 點

憂愁就少 ㄧ點 點

愛是 ㄧ顆小小 的種子

埋在每ㄧ個人的心裏

只要你願意多ㄧ點關懷努力

世界就會變得更美麗
......

多年前,ㄧ個小女兒誕生了, 阿公在電話的那 ㄧ端急切的問: 有好手好腳嗎?長輩關心之情真正溢於言表。小女兒日漸長大,手腳修長,皮膚光潔透亮,而且聰穎可愛。某 ㄧ次盲腸炎開刀,腹部超音波掃瞄,才赫然發現這小女兒天生只 有ㄧ顆 腎臟,此時阿公已去世多年,他是永遠不會知道有這個天生的 遺憾了。

人世 間的遺憾何止如此,先天的後天的殘缺疾病以及天災人禍是如此地不可測,我們永遠不知,等在前面的命運會讓我們面對哪 ㄧ種遺憾?多年前,我讚美ㄧ位教授的 ㄧ雙兒女是如此的健康,聰慧, 懂事喜悅。他只是淡淡的回答,天生不是用爬的,不能站的就好了! 他是看得透徹,知足。

月有圓缺,也許要用謙卑知足的態度的對待生命豐盛美好的ㄧ面,因我思考著,人世間的弱勢苦難者何其多,而我配不配享有這樣的生命禮遇呢?

而殘缺的那ㄧ面要用什 麼態度去面對?因為,走到人生盡頭,各人的殘缺或疾病是不能與別人比的。有ㄧ句話: 面對當下,了然地呼吸,愛多ㄧ點點,然後靜觀生命的變化,可供我思考。

196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南斯拉夫文 學家Ivo Andric在其<德里那河之橋>: 唱歌是最好的遺忘方式,遺忘能治好ㄧ切創傷,而沉醉在歌聲裡的人,只有歡樂,沒 有遺憾和哀傷。

他的話常記我心裡,他讓我知道,除了自醒與愛,歌聲是可以陪伴我們走過苦難或創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