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
婚宴印象:遺落
帶給許久不見的家族
重聚尋根的機會
興奮莫名
再忙再累
也要從各地趕來
早晨八點半出發吧
就這麼辦
透過特強麥克風
樂團的<音樂>無孔不入地
囂張在宴客大廳堂
在座的阿嬸阿叔阿妹阿兄
被噪音摧殘
大小無一倖免
主人客人彼此問安道好
各個貼著耳朵嘶吼大叫
忙著社交
沒人知道自己在說甚麼
沒人知道對方在說甚麼
更沒人知道自己吃進了甚麼
樂隊老大
掌控著婚宴的進行
請新郎新娘上台
請主婚人上台.....
請新郎、新娘說幾句話
好似魁儡,
可憐新郎新娘
草草謝謝光臨
說了兩句,鞠躬下台
學經歷俱豐的主人
忘了自己是主事者
而,婚宴
被樂團老大輕率地
當成綜藝節目了
收禮台
象徵麵包的重要性
樂隊的噪音
象徵愛情路上仙樂飄飄的日子
不一定長久
家族友人起早趕路來恭聆噪音
象徵人生路上難獨行
有時也需忠實族人陪伴
短暫婚宴
主導權旁落
似可不必過於計較
一時胡塗
睜隻眼閉隻眼
忍過去吧
婚宴莫名地結束了
總覺心情空蕩
回家路上
忽然想起
似乎有某些動人的元素
有意無意地
被遺落在舞台某一角落
回鄉印象: 光禿的市街
可是回到台北家後,卻覺得這個事情必須讓更多人了解,一定要得到更多的重視。我們豈甘心作一個冷漠、壁上觀的公民?應當讓更多人了解: 今人多種樹,百年後才會有老樹的感動!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good news
治療神經退化病 唱歌勝吃藥
- 2009-06-08
- 中國時報
- 楊明暐/綜合報導
英國婦人妮娜.坦普九年前罹患帕金森氏症,當年四十四歲的她對惡疾纏身很沮喪,但是後來峰迴路轉,她說:「我想到那些這輩子想做,而今已不可能做的事。隨後又想到,有些事我還是能做,唱歌便是其中之一。」
於是,妮娜開始和病友籌組合唱團,同時徵求一名歌唱老師。現在「歡唱」(Sing For Joy)合唱團不僅每周排練,而且定期舉辦公開演唱會。該團現有廿多名成員,包括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及中風、癌症病患,和他們的看護、家人及朋友。
坦普說,唱歌讓人忘卻病痛,也使病友不再感到孤單。而且團員發現,唱歌對改善病況很有助益。帕金森氏症一個普遍症狀是喪失聲音,合唱團每周排練時,患者在聲音治療師指導下練習發聲,可以有效緩解症狀。
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團員莎拉.班頓說,喉嚨有許多肌肉,所有神經狀況都會影響到喉嚨。人在唱歌時會挺起身體,擴張肺部,對神經疾病患者來說,這樣非常好。
有越來越多臨床證據顯示,音樂能協助各種腦部傷病患者復元或對抗病情。音樂治療專家溫蒂.馬姬形容音樂是「腦部的綜合維他命」,它能影響和改善運動功能,以及溝通甚至認知的能力。馬姬說,有些特別功能,例如語言,會因為神經傳導路徑受損而失靈,但音樂的神經傳導路徑比較複雜,在腦內分布也較廣。音樂似乎能找到不同路徑,協助各種神經疾病患者,能找出讓大腦發揮功能的新路徑。
芬蘭的研究人員已證實,每天聽音樂幾小時,能增進中風患者的復元狀況。另一項研究顯示,中風患者學彈鋼琴或打鼓,復元速度要比只接受傳統治療的患者來得快。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利用音樂和節拍訊號,有效改善了帕金森氏症等退化性疾病患者的活動和平衡感。而旋律音調治療法(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也證實能為失語症患者提供有效治療。
此外,音樂記憶對治療阿茲海默氏症(老年失智症)這類退化性疾病似乎很有效。一名美軍二戰老兵,其失智症已嚴重到不記得自己名字,也幾乎認不得自己妻子,但只要讓他聽舞會音樂和法蘭克辛納屈的歌曲,他便能帶領妻子跳著狐步舞,彷彿回到一九四○年代。
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自己住的地方自己顧
大約最近十年來,計程車司機只要駛進了咱社區的範圍,一定先發出一個大大的驚嘆號,然後說 : 這是好地方,樹木多,綠地多,空氣好,又不吵鬧...,世外桃源...,是的,這裡的環境真像是台北市的小小世外桃源。
不只環境如此,鄰居們見了面絕不會像見到空氣一樣,總會小聊兩句彼此問侯,即使不認識,也會善意微笑點頭。晚輩很自然地會叫x媽媽或x奶奶。有好吃的、好玩的、好康的總彼此分享一番。有人身體微恙必致上適度關懷。我們生活其間,可謂受益良多了。
我們是與外界有所往來的世外桃源!
1994年春天成立理監事會(義務職)以來,對內定時張羅社區環保掃除,綠化,敬老會,生態遊,合唱團(隨時有節目可以表演的),年度居民大會,發行社區刊物,等等活動。理監事會對外則為社區發聲的窗口,十五年來對內對外的活動從未間斷。
由這個組織如此這般傳承下來的熱情美好的傳統,成就了今天社區可貴的風貌: 昔日荒郊裏一隻不起眼的醜小鴨,今日,她已是外表清爽,內部人際和樂,有環保有綠化又有生機、安心宜人的住家好所在。(怪不得老是有仲介公司指定要買這裡的房子。)
有一句俗語: 自己的健康自己顧,這句話當也可改成: 自己住的地方自己顧,在實踐社區事務的點滴中,我們領會了: 齊心顧好自己住的地方,最實在的快樂自然就會屬於曾經參與的人!
本文同步刊登於中研 社區部落格:http://academicvillage.blogspot.com/
請點擊本文篇名可連結
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
馬告生態公園的神木
這些神木群包括有紅檜及台灣扁柏,都是生長於四百年前甚或兩千數百年前的老公公及老婆婆。我們仰頭欣賞之餘,真是只能敬仰讚嘆祂們了!能夠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與大自然搏鬥生存下來,實在不容易,所謂: "隨風雨落土佇這片天,日出日落直輪迴",數百數千年的悠悠歲月也輪迴過來了!
慶幸走完了這一大圈,才得親眼見識了這些世界級的寶藏!有幸能與祂們合影,或許可以提醒:自在做自己,接受自己是渺小的事實!
兩天來一共接受了三次的大自然的洗禮: 林美石盤步道,馬告神木園區,以及明池森林周遭。
最大的震撼:第二天清晨3:30左右,聽到稀疏鳥聲輕輕響起的一霎那,我的心開始悸動,到了五點左右,整座森林鳥聲脆亮,非常驚人地悅耳!
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
新的力量
同學們經過幾個月的學習與訓練,每首歌已經弄懂弄熟了,五月九日站上台演出的那一刻,就是許老師的時間。我們若是畫布,指揮的手勢則是畫家,時間的藝術即將上演。
家中至親逝去,一定會造成內心鉅大傷痛,這種傷痛,固然可一遍一遍地播放音樂來聆聽,期盼帶來撫慰,但是現場演唱帶來的力量似乎更大。
許老師雙手下,這首歌開始於高雅的情懷中,第一段是低吟感傷低調,歌者似乎在找情緒的出口。
慢慢藉由詩歌: "秋天化為晴朗的光,照耀著田地。冬天化為白雪,綻放如鑽石般的光芒。早晨化為鳥兒,把我喚醒。夜晚化為星辰,在天上守護著我。而在廣裘的天空裏則"化為千風"呼呼地吹,藉由借物寄情,歌者一字一句娓娓道來,抒發了無限的悲懷。
最後,許老師帶領聽眾進入如高山大海般壯闊的氣氛,樂句鏗鏘有力,聽眾重拾振奮的心情,好像又可以繼續過日子了。這心情像是宣告著:" 逝者已夷,來者可追"的真理。
許老師不著痕跡地帶領我們刻畫出三段樂章不同的表情,細緻又流暢!
原來,人做不到的,音樂做得到。"關於思念,我們應該都有了新的力量囉"!
http://vlog.xuite.net/lark0510
請按本篇標題可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