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日語歌曲 花 的英譯



River flows , where does this reach to?
People flows and
where do they reach to?
And when they reaches their end, Flowers , as flowers,
I wish make them bloom
Cry as you wish,
Laugh as you wish ,
Someday in future ,
Let make them bloom
Flowers, as flowers can smile,
People , as a people can drop tears That is the poem of the nature,
In the bottom of our heart,
Let make our flowers bloom .
Cry as you as you wish, Laugh as you wish Ever and ever, 
Let the flowers bloom


此英譯是在Youtube 上發現,可以加強對歌曲內涵的了解。

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及時說出你的愛、你的祝福

媽媽六十耳順 生日快樂
希望 您一切都順

每個當下 舒心自在
掛念漸少 身體愈健康



這是兩年前,女兒用毛筆在習字紙上寫給我的祝福,兩年了,此次無意間又看到,非常高興。覺得天下最珍貴的東西就是兒女配偶的祝福與關懷,這種愛與關懷是無可取代的。

女兒寫下她的祝福,雖是短短兩句話,卻是比任何的貴重禮物還窩心,我把它護貝起來,隨時看得到也是心理治療?

人生不滿百,加上天災人禍隨時在左右,生命何其不可測。

這兩天,我忽然覺得南部八八水災受難的同胞,冥冥中,是他們在代替北部地區受難,如此極端大的雨量,這次若是下在台北,不也注定劫難一場?

命是如此不穩定,所以,我們要把握每個當下,時時做有益的事。

對家族,對朋友,對社區鄰居,對整個社會,乃至對一切的生靈,應該表達的愛與祝福,當抓住機會,想到該表達,就即時寫出來,說出來,做出來,唱出來吧!

2009年8月15日 星期六

盡情哭吧! 但我們要勇敢!

人間何以殘酷至此?

眼睜睜地,看到整個美麗村落被滾滾沖下來的險惡的泥水沖走,家毀人亡! 泥地遍覆!

親愛的母親因為多日虛弱,以至在他的懷裡閉目上了天堂。

枯骨成堆,不分手腳頭身,為暫時安置,一律先往垃圾桶丟。

斗大的SOS求救信號寫在田中央,一定是無法脫困才要對外求援的!

這是人間煉獄嗎?這裡發生戰爭了嗎?政府在哪裡?

而,救災英雄開個老母機似的1976年製的<飛行棺材>,在能見度極差的山區,硬生生地衝撞了山壁,英年殉職。

救災反成了受害者,而讓他開這隻老母機的是誰?是這個國家機器!

朋友們,同胞們,無數驚惶,危險,痛哭,求援的畫面都是勇敢的記者們,爬山涉水,冒著生命危險拍下來的,即使邊看邊掉淚,我們也要勇敢地看電視報導,陪著災民走這一段,要哭就盡情地哭吧,盡情哭吧! 哭到眼乾腸肚痛為止!

是天災?是人禍?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貪婪的反撲!因為人類過度使用地球資源,極其大規模的天災帶來空前災害。台灣要滅了嗎?即使原子彈也不至於打成這麼慘啊!

問題是,這樣的場景將會不分地域在全球陸續上演 : 雪災,水災,旱災,地震,沙塵暴,風災,地震,地球上的人類都是潛在的災民,只是不知何時。

我們很可能今天有個安穩的窩,有親人,有朋友,也可能明天就一無所有!

台灣絕無法自外於這個地球暖化引起的氣候大變遷。

台灣的政府部門要切實檢討: 在這地狹人稠的台灣,應如何合理利用有限土地資源。

另方面,要建立法律並徹底執行,不要再佔用應該屬於大自然的土地了。

而每個人也要重新調整心態,努力學習過一個簡約的生活,因為地球的資源是有窮盡的一天的。

在這悲慘的當下,要哭就盡情哭吧!

哭完之後,如果發現自已經一無所有,還是要帶著笑容,唱著頌歌也罷,悲歌也罷,堅持不放棄,勇敢地走下去!

生而為人類,我們別無選擇,所謂<好死不如歹活>,日子總要過下去的。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鳥聲與蛙鳴

愈是接近夏天,愈感到我們住的這個小角落是個好地方。我們是住在東西南北四方被樹木山林包圍的台北市社區。

最近找出十五年前社區的照片,光禿禿地沒種機顆樹,這種日子也就這樣過來了。好在後來開始種樹,慢慢樹木長大,風景愈來愈美。

尤其今年入夏似乎有點不同了,好像選擇來此棲息的鳥兒,種類有增加了,往年沒聽過的鳥聲今年忽然出現了,想想可能的原因,我猜是,週遭的樹越來越大了?

清晨三點多醒來,發現黑黝的屋外,一片天籟之聲持續交響,草地裡有蟲聲唧唧叫,四分溪裡有蛙鳴,整晚熱鬧的party似正高潮熱鬧。而溪邊山林裡的鳥兒,此時正好醒來,開始準備要去覓食,嘰嘰又喳喳地呼朋引伴,從三點半開始一兩隻起床,到了四點,林間鳥聲已頗為可觀。

蛙鳴中有鳥聲,鳥聲中有蛙鳴,甚是悅耳。偶而,抬頭一望,楓香樹梢天際邊還掛著一輪明月,淡淡月光普照大地,稀疏星星伴著月兒一閃一閃,我情不自禁,憑倚陽台,獨自地享受祂的照拂,心中甚是平靜。

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

婚宴印象:遺落

婚宴
帶給許久不見的家族
重聚尋根的機會
興奮莫名

再忙再累
也要從各地趕來
早晨八點半出發吧
就這麼辦

透過特強麥克風
樂團的<音樂>無孔不入地
囂張在宴客大廳堂

在座的阿嬸阿叔阿妹阿兄
被噪音摧殘
大小無一倖免

主人客人彼此問安道好
各個貼著耳朵嘶吼大叫
忙著社交

沒人知道自己在說甚麼
沒人知道對方在說甚麼
更沒人知道自己吃進了甚麼


樂隊老大
掌控著婚宴的進行

請新郎新娘上台
請主婚人上台.....
請新郎、新娘說幾句話
好似魁儡,
可憐新郎新娘
草草謝謝光臨
說了兩句,鞠躬下台

學經歷俱豐的主人
忘了自己是主事者
而,婚宴
被樂團老大輕率地
當成綜藝節目了


收禮台
象徵麵包的重要性

樂隊的噪音
象徵愛情路上仙樂飄飄的日子
不一定長久

家族友人起早趕路來恭聆噪音
象徵人生路上難獨行
有時也需忠實族人陪伴

短暫婚宴
主導權旁落
似可不必過於計較
一時胡塗
睜隻眼閉隻眼
忍過去吧

婚宴莫名地結束了
總覺心情空蕩

回家路上
忽然想起
似乎有某些動人的元素
有意無意地
被遺落在舞台某一角落

回鄉印象: 光禿的市街

民國49年離開家鄉,至今已快50年。雖然身不在家鄉,心卻是時刻關心家鄉。這次回鄉停留較長時間,一進入市街,立即印證了多年來罵聲不絕,一個令人絕望的說法:家鄉的老路樹全被砍光,街道沒有再種一顆樹!我親眼看到了這番光禿景象,對於自己無能做什麼,感到悲哀,只能把不捨、失望、驚訝、甚至憤怒各樣的情緒往肚裡吞。

可是回到台北家後,卻覺得這個事情必須讓更多人了解,一定要得到更多的重視。我們豈甘心作一個冷漠、壁上觀的公民?應當讓更多人了解: 今人多種樹,百年後才會有老樹的感動!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good news

治療神經退化病 唱歌勝吃藥

  • 2009-06-08
  • 中國時報
  • 楊明暐/綜合報導

 英國婦人妮娜.坦普九年前罹患帕金森氏症,當年四十四歲的她對惡疾纏身很沮喪,但是後來峰迴路轉,她說:「我想到那些這輩子想做,而今已不可能做的事。隨後又想到,有些事我還是能做,唱歌便是其中之一。」

 於是,妮娜開始和病友籌組合唱團,同時徵求一名歌唱老師。現在「歡唱」(Sing For Joy)合唱團不僅每周排練,而且定期舉辦公開演唱會。該團現有廿多名成員,包括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及中風、癌症病患,和他們的看護、家人及朋友。

 坦普說,唱歌讓人忘卻病痛,也使病友不再感到孤單。而且團員發現,唱歌對改善病況很有助益。帕金森氏症一個普遍症狀是喪失聲音,合唱團每周排練時,患者在聲音治療師指導下練習發聲,可以有效緩解症狀。

 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團員莎拉.班頓說,喉嚨有許多肌肉,所有神經狀況都會影響到喉嚨。人在唱歌時會挺起身體,擴張肺部,對神經疾病患者來說,這樣非常好。

 有越來越多臨床證據顯示,音樂能協助各種腦部傷病患者復元或對抗病情。音樂治療專家溫蒂.馬姬形容音樂是「腦部的綜合維他命」,它能影響和改善運動功能,以及溝通甚至認知的能力。馬姬說,有些特別功能,例如語言,會因為神經傳導路徑受損而失靈,但音樂的神經傳導路徑比較複雜,在腦內分布也較廣。音樂似乎能找到不同路徑,協助各種神經疾病患者,能找出讓大腦發揮功能的新路徑。

 芬蘭的研究人員已證實,每天聽音樂幾小時,能增進中風患者的復元狀況。另一項研究顯示,中風患者學彈鋼琴或打鼓,復元速度要比只接受傳統治療的患者來得快。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利用音樂和節拍訊號,有效改善了帕金森氏症等退化性疾病患者的活動和平衡感。而旋律音調治療法(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也證實能為失語症患者提供有效治療。

 此外,音樂記憶對治療阿茲海默氏症(老年失智症)這類退化性疾病似乎很有效。一名美軍二戰老兵,其失智症已嚴重到不記得自己名字,也幾乎認不得自己妻子,但只要讓他聽舞會音樂和法蘭克辛納屈的歌曲,他便能帶領妻子跳著狐步舞,彷彿回到一九四○年代。